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129)

现在京师的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原为北平郡学。永乐十八年,洪武大帝迁都北京,改北平国子监为京师国子监,与南京应天府国子监遥遥相对,从此开启了大明朝南北国子监并举的盛况。

作为中央帝国的最高学府,两京国子监的生源除了大明国的子民,更有来自东瀛、朝鲜、暹罗、交趾、琉球等域外的学子,巅峰时期有皇皇有数万人之巨,乃是名副其实的天下英才汇集之所。

昨日万达抱着万澜一路追着记号而来,谁知道最后停在了国子监外的胡同里。记号也就此断了踪迹,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过很快杨休羡带着一群人折了回来,表示他们跟踪那两个内侍到此就找不到人了。

国子监毕竟是圣人教学之地,不能乱闯,无奈众人只能折返回来找他们两个。

他们一群人加起来一共七个,有的老,有的小,老的一身道士打扮,年轻的那几个还穿着锦衣卫的官服,走在路上太过打眼。附近偶然路过的生员和老师们都对他们投来了怀疑的目光。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众人只好将刘铁齿暂时安顿在星海汇的客房中,其他人则回万达的安乐男爵府,继续商量下一步应该如何进行。

昨晚商议了半天,最后决定由年纪比较适合的汪直,通过某些手段以例监生的身份潜入学堂,嗣机探听消息,再做打算。

所谓例监生,和凭真才实学被各地府学推举到国子监读书的贡生不同,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例纳赀入监者。

放在六百年后就是富二代花钱买学位入学的那种。

毕竟万达这张脸虽然看着还行,但是他肚里空空,一手蟹爬字体二十多年毫无进步,恐怕就算是装作例监生入学,都难以让人信服。不出几天就能让人赶出来。

而邱子晋邱学霸,作为当年国子监里的风云人物,恐怕国子监里的那些博士助教们至今还对他念念不忘。他若是进了国子监,那就是优秀毕业生回母校,想低调都低调不起来,更别说趁机查案了。

看来看去,就只有年方十七,据说前几年在禁中的内书堂里混的还算不错的汪直小友可以担此重任了。

头回跟素素一块查案,就被赋予如此重要的职责,让汪直兴奋了一整晚。

一早从宫里出来,往男爵府的一路上,他还盘算着跟众人商量,等他入了国子监之后应该如何如何潜伏,如何如何向外头递送消息。

谁知道刚踏进男爵府大门口,就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